春生夏长秋收冬藏,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。成功的人善于寻找规律与规律同频,身心健康的人内在欲望和外在表达同频,不纠结不冲突不内耗。道理简单,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却不多呢?原因有很多,其中一个与内在的恐惧有关。人的一生是与恐惧相伴的,出生时的生之恐惧,老病时的死之恐惧,生命旅途中对分离和丧失的恐惧、对贫穷失败的恐惧.........还有各种各样的特定恐惧症,以及经历严重创伤后的创伤后恐惧。每个人的经历和性格特质不同,恐惧也不同,有人恐惧融合,有人恐惧界限,有人恐惧冲突,有人恐惧平静,有人明明很美却不停去整容,有人明知处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却无法跳出去.......
当一个人在恐惧状态的时候,内心充满焦虑,很难去发现规律然后与规律同频,就像骑马,有人惊慌之下紧紧勒住缰绳,还有人吓得死揪马鬃毛,把马气得两条腿猛地站起来,人被狠狠摔在地上。电影《无问西东》里的刘淑芬就类似这样的恐惧状态,她至死也不离婚,有人不理解她为什么把婚姻看得比命还重,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多么恐惧和绝望。刘淑芬的丈夫许伯常长年冷暴力,她在家里常常指责抱怨,在遇到所谓的第三者时疯狂报复,都是出于她对离婚的极端恐惧,恐惧转为愤怒,愤怒之下做出了丧失理智的行为。
强烈的恐惧感让人缺乏安全感,让人无法相信自己,哪怕实力明摆在那里,也会不自觉眼盲,哪怕旁边人急得吼出来:刘淑芬,你看你长得多美,你多么贤惠能干,你离开许伯常一定会过得更好,对她来说都是没有用的,她就是觉得离婚比死还恐惧,她把情感都倾注在许伯常身上,把自我控制权交付出去了,并且深深为之所苦。两性关系中,如果一方选择完全依赖另一方是危险的,撇开现实因素,单从心理层面看,依赖对方,等于选择对方作为被攻击和指责的客体,自己可以有权利说都怪你都是你的错,让对方承担责任。抱怨指责本质上是依赖,是对自我独立的恐惧。
恐惧感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,一旦被激发了,人就会有三种应对姿态,战斗逃跑和僵住。大脑的杏仁体是负责恐惧感的中心,当杏仁体传递出警报信息,相关的神经元就会受到刺激,刺激越多杏仁体越敏感,敏感到一有风吹草动就拉警报,让人常常处于恐惧不安中。当觉察到自己总是处于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时,可以试着用积极正向的想法替代原来的想法,经常这样训练利于建立积极的模式,弱化杏仁体过于敏感的反应。还可以尝试采取战斗的姿态直面恐惧,去跟恐惧对话,把恐惧命名和描述出来,这会让你跟内在的自己有真实的连接。
有一个总是担心恋人劈腿的来访者,在直面自己的恐惧后说了一句很棒的话,“我以前不明白什么是自由,现在我觉得我就是不自由的,我的心被绑住了,绑得这么紧。”是的,当一颗心被恐惧抓住的时候,是如此的不自由,当把心的主导权交出去的时候,是如此的不自由。当她觉察到了这些,一束光就照进来了,在这束光里,她走向自我成长。
电影《无问西东》里有一句话,愿你在被打击时,记起你的珍贵;在迷茫时,坚信你的珍贵。爱你所爱,行你所行,听从你心,无问西东。听从的是什么样的一颗心呢?起码是不被恐惧主宰的心吧。
有一个禅宗故事叫金海峰的碗,金海峰是一个僧人,潜心修行多年功夫高深。他最喜欢一只精美的玉碗,白天用它吃饭,晚上放在身边,每次进入禅定之前,都要把碗收好才能安心入定。很多年后,金海峰的阳寿到了,阎王派两个小鬼来抓他,金海峰知道了,就进入禅定状态,让小鬼无从下手。小鬼急得抓耳挠腮,终于想出一个办法,他们找到那只碗敲打起来,声音传到金海峰耳朵里,他害怕碗被打碎,一急就出了禅定,把小鬼高兴坏了金海峰很懊恼,他拿起玉碗摔在地上,清脆的碎裂声在空气中震动,金海峰听到声音的刹那间开悟了。他作诗道:若人欲拿金海峰,除非铁链锁虚空。开悟以后的金海峰脱离了生死轮回,阎王小鬼再也抓不住他了。
这个禅宗故事是在告诉我们,多一份挂碍就多一份恐惧,正如《心经》所言,无挂碍故无有恐怖。如果战胜了恐惧,就可以在骑马的时候用心体会马的习性,然后人马一体驰骋于天地之间。心理咨询老师也总结出没有恐惧的心是自由的,与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相比,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