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帮助过许多厌学孩子的米兰心理咨询师,据经验把厌学分为两大类:第一类是不愿去学校上学,但对学习本身并不排斥。包括因分离焦虑、与父母过度融合、为维持家庭关系稳定、学校人际不良等原因而不想上学。第二类是对学习本身感到厌倦。对第二类厌学现象,如果单从家庭教育的视角,父母对孩子施加的“四板斧”是主要原因。何为“四板斧”?以下我们来逐一揭秘。
板斧一:迫使孩子不适当地“过度学习”
“过度学习”由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提出,指对所学内容达到初步掌握的程度之后,再用原所花时间的一半去巩固强化,这样所学的知识会更牢固。适当的“过度学习”是有用的,但不适当的“过度学习”,不但不经济,还会发生“报酬递减”现象,使学习的效果逐渐下降,引起学习者注意分散、大脑反应迟钝、厌倦、沮丧、烦躁等消极反应。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不适当地“过度学习”状态,很容易发展为厌学。
有些父母过分急切地想要孩子成才,把自己未竟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,或把孩子当作家族社会经济地位从低阶层向高阶层“晋级”的唯一希望。为此常无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天性,给孩子制定严苛的学习计划和刻板的生活规则,安排名目繁多的学习培训,鲜少给孩子玩耍的时间。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名列前茅,否则就施加言语或躯体虐待,以此驱使孩子拼命学习。
对于顺从、听话的孩子,或从小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安全,总要留心父母的脸色,害怕因表现不佳而被父母否定和抛弃的孩子,很容易把父母对自己的严苛要求“内化”,形成严厉的“超我”,对自己也要求极高,对社会赞许和评价极度关注。这样的孩子总是强迫自己不适当地过度学习,挤占大量日常生活、娱乐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稍微休息和放松就会充满自责和内疚。
板斧二:对孩子实施“情感绑架”
“情感绑架”,就是用道德和情感关系来胁迫对方听从他们的意愿,使对方无法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有些父母以“情感绑架”的手段来给孩子施加压力,迫使孩子遵从父母之命努力学习。比如:父母双方或一方对孩子说,爸妈感情不和,老早就想离婚,但为了孩子不得不勉强在一起。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对得起父母所作出的牺牲。孩子只有学业优异,父母下半辈子的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。又如:爸妈本想生男孩,却生下了你这个“赔钱货”,本来不想要你,但不忍心还是把你留下来,所以你必须努力学习,以后找好工作,赚钱报答父母不弃之恩。诸如此类的情感要挟与绑架,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负担。深受非黑即白、以偏概全思维影响的孩子,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,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,无法面对失败,极度害怕被否定,只能以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困难。
板斧四:重成绩,轻关系
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,而忽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。只抓孩子的学业,而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培养。父母长年忙于工作,或缺乏爱的能力,对孩子从小缺少陪伴与关心,以为花钱抚养孩子,供其吃穿住行、上学读书,就已尽到了父母的责任。在未与孩子建立起稳定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情况下,却又对孩子有很多控制与约束,在日常生活规则与学业成绩上对孩子要求很高,还要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和安排。
受到忽视和控制的孩子,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,觉得自己只是执行父母意志和实现父母愿望的工具。他们无法做自己,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,于是变得做事被动,缺乏目标,不知道自己要什么,更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。他们努力学习并非出于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,也非出于对父母的孝道,而更多只是出于必须依赖于父母才能生存的需要。
当亲子关系疏远、冷漠,甚至积压了很多怨恨,孩子就可能在潜意识或意识中,让自己学业失败,比如出现情绪障碍或身体疾患,不得不请假、休学。还有的患上考试焦虑症,平时学习还不错,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。最终要达到以牺牲个人成长与发展来被动攻击父母的目的。
当然,如果孩子厌学的情况已经发生,且情况较为严重,仅凭父母之力,很难扭转局面。有些父母道理上知道该怎么做,但落实到行动上,会因自身人格、情绪、原生家庭创伤等,无法做到正确对待孩子。有些孩子自身的气质和神经系统类型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挑战。此外学校人际因素、孩子在外遭遇创伤事件等,均对孩子厌学造成影响。因此,当发现孩子出现厌学、沉迷游戏或长期闭门不出等情况,需及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辅导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