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事恋物癖?恋物癖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,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。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,如乳罩、内裤等,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,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,可获得性满足。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症。
恋物癖多发于男性患者,一般起自青少年时期,收集的物品主要有内衣、内裤、胸罩、月经纸巾、丝袜、头巾及发卡、项链、鞋子等。他们对异性本身无兴趣,所觅物品是谁的也无关紧要,为了收集自己偏爱的异性物品,往往不顾一切后果(犯偷窃罪、名誉扫地等)千方百计地到处寻找,而他们刚开始有这种病态以后,自己并不在意。如果得不到所偏爱的物品,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;而一旦得手,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,但常常又会因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产生自责、悔恨、忧郁、痛苦、自卑等心理冲突。因此,经常有改过之心、无改过之举。往往会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,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,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,所以需要治疗。 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,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。年龄越小,纠正的难度越小。恋物癖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,症状会越来越严重。
恋物癖的发病很可能是在童年或成长过程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,或是青春期经历过不健康的性行为,导致恋物癖。而且,性格内向及固执的人更容易患恋物癖。 因此,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孩子出现“恋物癖”。1)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,尤其是处理好3~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; 2)避免不良的性刺激; 3)及时正确的性教育,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; 4)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: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;5)减轻孩子的压力: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,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,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,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。
恋物癖看上去很变态,其实是成瘾行为据了解,“恋物癖”患者对异性本身没有兴趣,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等物件上,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很“变态”,但这是一种心理疾病,而不是一个道德问题。“恋物癖”患者会有强烈的羞耻感、痛苦感,但又无法克制自己,他们仅仅满足于女性用品作为辅助工具带来的满足感,不会对女性进行侵犯,甚至连这样的想法都不会有。“恋物癖”这个名称里的“癖”这个词包含着歧视,不妨换成“成瘾”这个中性词语,即“恋物成瘾”。它和酒瘾、烟瘾、药瘾、毒瘾、网瘾、赌瘾等类似,都是一种成瘾行为,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。只是一种性偏好障碍而已。
对恋物癖的治疗,可施行脱敏疗法、认知领悟疗法和厌恶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。对恋物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等,配合环境教育与约束。对于恋物癖的防治要从幼儿教育开始,重视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。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儿童与少年的心理特征进行必要的性教育,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,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,鼓励他们努力学习,积极参加集体活动,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,尤其是自制力、果断性和品德修养。如果发现孩子交际能力差、孤僻,就应该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。
|